硬盘选购参数
1.容量(Capacity)
容量是硬盘最主要的参数。硬盘的容量以GB或TB为单位,1TB=1024GB。但硬盘厂商在标称硬盘容量时通常是以1000为进制的,原因你懂的;因此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盘时看到的容量会比厂家的标称值要小。 硬盘的容量指标还包括硬盘的单碟容量,这也是判断硬盘是否先进很重要的一个技术参数。单碟容量是指硬盘中单张磁盘片的容量,单碟容量越大,单位时间内磁头读取的信息就越多,意味着硬盘速度就越快、单位成本越低、平均访问时间也越短。同样容量的硬盘,如果其单碟容量越大,也说明碟片数越少、相应磁头数也会减少,硬盘功耗越低、其发热量也就少,坏道概率自然也就越低。
2.转速(Spindle Speed)
转速是指硬盘内电机主轴的旋转速度,也就是硬盘盘片在1分钟内所能完成的最大转数。转速的快慢是标示硬盘档重要次的参数之一,它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硬盘的速度。硬盘转速越快,单位时间内磁头扫过的距离也越长,所读取的信息也越多,内部传输速率越快、访问时间越短、硬盘的整体性能就越好,当然同时发热也就更加严重。笔记本硬盘转速一般为5400转/分钟、7200转/分钟两种,台式机转速一般都为7200转/分钟,服务器硬盘转速一般为10000转/分钟、15000转/分钟两种。
3.平均访问时间(Average Access Time)
平均访问时间是指磁头从起始位置到达目标磁道位置,并且从目标磁道上找到要读写的数据扇区所需时间,平均访问时间体现了硬盘的读写速度,它包含了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和硬盘的平均等待时间。 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(Average Seek Time)是指硬盘的磁头移动到盘面指定磁道所需的时间。这个参数当然越小越好,目前家用电脑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通常为8~12ms(毫秒),而企业级硬盘则应小于或等于8ms. 硬盘的等待时间(Latency),有人称之为潜伏期,是指磁头已处于要访问的磁道,在等待所要访问的扇区旋转至磁头下方的时间,参数值一般应在4ms以下。
4.传输速率(Data Transfer Rate)
传输速率是指硬盘读写数据的速度,单位为兆字节每秒(MB/s)。硬盘数据传输率包括内部数据传输率和外部数据传输率两种。内部传输率又称为持续传输率,反映硬盘缓冲区未用时的性能,主要依赖于硬盘的旋转速度。外部传输率也称为接口传输率,它标称的是系统总线与硬盘缓冲区之间的数据传输率,与硬盘接口类型和硬盘缓存的大小有关。
5.缓存(RAM Cache)
与电脑主板上的高速缓存一样,硬盘缓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系统前后级读写速度不匹配的问题,以提高硬盘的读写速度,硬盘缓存越高性能越好价格也越贵。
6.接口(Interface)
不同的硬盘接口其性能差异也非常大。早期的IDE接口(业内俗称并口)和服务器的SCSI接口已经分别被如今的SATA(俗称串口)和SAS接口所取代,更高端的硬盘还采用光纤FC接口。现在市面上的SATA接口分为SATA2、SATA3两种,类型与移动硬盘的USB2.0和USB3.0接口类似, SATA3.0数据传输率更高,但是要发挥性能、主板必须支持。